热门关键字: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怀念王伯敏先生

来源:默闻轩艺苑 作者: 时间:2022-08-27 点击: 364

王伯敏先生

  

  在中国美术史泰斗、三史罕人、当代文人画大师、诗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伯敏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的日子里,有来自山东人对他的深深的怀念!
  从一九八六至二零零三年十八年间,王伯敏先生为撰写《中国美术通史》等著作,与钟老(王老的夫人钟定明先生)几乎每年夏天都要来烟台、荣成石岛住一到三个月的时间,说是避暑,实则写史。

  一九八六年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的高启云同志(书画家)打电话给时任烟台市市委书记王济夫(书法家、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说:“中国美院王伯敏教授组织全国十六位专家学者,来山东写史。我提出青岛、烟台任他选,他说青岛比较潮湿,选去烟台。此事交给你,好好关照他,选个安静的宜写作的地方……”(根据回忆王伯老说的大意记载)。由此拉开了王老几乎每年来烟台与石岛的序幕。也从此与山东、烟台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以致有说:“王老是半个烟台人”、“烟台是王老的第二故乡”……。是啊!王老除了为山东、烟台留下了不少的墨宝与深情厚谊之外,更使烟台人难以忘怀的是他那高尚的人品、坚定的信念、率真的谈吐、文人的学识、人格的魅力和一丝不苟之精神……。在纪念王伯敏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谨以此短文来表达山东烟台人对王老、钟老两位慈祥老人深深的怀念与追忆。

 

王伯敏先生与夫人钟老

 

王伯敏先生在《中国美术通史》第一卷扉页上的题字

 

忆王伯敏先生


乘鹤去,三年祭。
念恩君,空悲泣。
三叩首, 肃穆立。
日焚香,托灵息。
烟袅袅,飘西域。
王伯老,不孤寂。


长相忆,心肠兮。
慈为本,善以礼。
乡音嘱,道心底。
对他人,如自己。
本初心,通孝悌。
国与家,明大义。

 

 长相忆,读书兮。 
儒道释,散杂集。
上天文,下地理。
博览之,不言弃。
万卷书,藏斋里。
饱学士,珍中稀。


长相忆,苦学兮。
孜孜求,如渴饥。
小卡片,终生记。
日积累,月梳理。
去糟粨,纳真气。
大博发,赢厚积。


长相忆,工作兮。
著画史,伏案疾。
夜继日,不停息。
“换脑子”,吟诗句。
松筋骨,写画趣。
年复年,日复日。


长相忆,惜时兮。
千万言,一笔笔。
超等身,高三米。
正课时,难企及。
寸光阴,不舍弃。
七巨史,迎盛世。


长相忆,行路兮。
到一处,考古籍。
研画史,一贯制。
逢同仁,传画艺。
行一路,带一地。
山河水,留足迹。


长相忆,故乡兮。
时相熟,常别离。
频分手,情感系。
时日久,如亲嫡。
二故乡,初言戏。
心相依,烟台籍。


长相忆,“半唐”兮。
南山路,纳福地。
大奇山,多仙气。
半唐斋,群英聚。
众儒学,人气齐。
读书舍,无功利。


长相忆,教授兮。
带博士,身神一。
爱学子,一心系。
为使命,种桃李。
铭国家,呕心沥。
垂青史,后人继。


长相忆,泰斗兮。
论画史,宵旰衣。
饮苦茶,提神怡。
日一诗,抒怀裡。
日一画,写情义。
日一曲,痛舍弃。


长相忆,罕人兮。
七部史,屈手一。
补空白,创新曲。
画史论,出国际。
越大洋,频传递。
very good,中国奇。


长相忆,大师兮。
理与践,融合一。
集众师,铸巨臂。
文人画,正脉题。
出神境,大手笔。
珍藏哉!永传世。

 

作者 :王克新、吕少谦夫妇,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

 

王伯敏先生在山东烟台

 





王伯敏先生烟台影像


栏目列表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