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王伯敏教授荣获第7届造型艺术成就奖

来源:默闻轩艺苑 作者: 时间:2022-08-26 点击: 299

王伯敏教授近照

   

   2008年8月13日,中国文联在北京召开第七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评审会,评出了十位获奖的艺术家。

  

  这个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原由文化部主办,2006年改由中国文联主办,专门为奖励中国在造型表演艺术领域内取得杰出成就的艺术家和理论家的重要奖项;获奖的艺术家,都是德高望重,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老一辈文艺家。王伯敏教授,以美术史家的卓越成就,获得这次(第七届)全国性的造型艺术成就奖。9月30日,中国文联将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这位85岁的老人,将荣获此项大奖。  

  

  早在90年代,国务院颁奖,表彰王伯敏教授“为国家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2004年,浙江省政府,给王伯敏教授颁发“第五届浙江鲁迅文化艺术荣誉奖”,同年,中国美术家协会评奖,推王伯敏教授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  

  

  王伯敏教授得奖,其公信力与权威性,还在于其自身的卓越成就与突出贡献,这里举二例作为论证。  

  

  一、王伯敏教授著作宏富,仅美术史专著,有《中国绘画通史》等七部,故有“三史罕人”、“七史罕人”之誉。从他全部出版的著作而论,有《敦煌壁画山水研究》、《李白杜甫论画诗散记》等57种之多,计千余万字问世,有的被翻译出版外文本,有的填补我国以至东方学术研究的空白。这些著作多数获国家图书奖,国家社会科学研究成就奖。他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获国家、华东区、浙江省三级学术奖。  

  

  二、王伯敏教授有帅才,曾组织全国美术史专家力量,主编大型美术史专著《中国美术通史》等。王伯敏教授的美术史研究,其在教学上的体系,于1955-1965,又1978-1994,在全国高等美术院校稳定了近30年。评者以为他的成就给我国现代美术史研究推上新台阶,评者又以为王伯敏教授的美术史研究,在20世纪为殿军,也还有美术史研究的权威人士,称王伯敏教授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上,其成就为里程碑。  

  

  (这里,只就这次评奖与王伯敏教授在美术史上的成就作简介,未有提到他在中国画及其它方面的成就。)

 

附:颁奖现场照片 

王伯敏教授领奖

王伯敏教授发表获奖感言


王伯敏教授获奖 证书


获奖者与嘉宾合影    王伯敏教授就坐前排右数第四位

 

转载中国文联网第七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报道文章

 

第七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在京颁发

  

  10月10日,由中国文联主办的第七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颁奖典礼在北京西藏大厦举行。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潘震宙,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夏菊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李维康,中国文联荣委李世济,日本友人深见东州等近百人出席颁奖典礼。

  

  覃志刚在颁奖典礼上讲话。他说,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会越来越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度,让更多的杰出艺术家走进这座荣誉殿堂。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第七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颁奖典礼,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一代大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湛艺术,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艺术繁荣与发展。

  

  冯远为日本友人、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捐资人深见东州先生颁发证书和纪念品。冯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实施的“活国宝”机制——奖励文化传承人,是非常好的做法。在我国还未建立这种机制前,外国友人有这样一个愿望和中国的有关部门合作来建立这样一种奖励机制——不是奖励一件作品,而是奖励一生为中国文化事业做出贡献的艺术家,是非常有意义的。深见东州也在颁奖典礼上致词。

  

  第七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评委会由13位专家学者组成,经过评委认真评议,最终投票评选出10位艺术家荣获此奖项。其中,王伯敏、王学仲、白雪石、齐康、李焕民、陈复礼、侯一民获得造型艺术成就奖,李世济(女)、夏菊花(女)、缪天瑞获表演艺术成就奖。本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首次将建筑设计和杂技两个艺术门类纳入评选范围。

  

  获得此次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的著名艺术家们表示,能够获得此奖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个奖不仅是对他们艺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在艺术创作和研究道路上继续前行的鼓励。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王伯敏表示,他会活到老,学到老。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夏菊花,希望为中国杂技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杂技新人的培养做出更多的贡献。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表示,她热爱程派艺术,并希望继续将程派艺术发扬广大,以此作为获得此项荣誉的回报。著名建筑设计家齐康认为,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中国建筑遗产丰厚,需要不断继承、转化和创新,他将继续为此而努力。著名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侯一民始终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到人民群众中去寻找创作灵感。他表示,自己深为汶川地震中,中国人民表现出的人间大爱而感动。他将带领自己的学生创作一幅2米多高,长约200米的《抗震壮歌》,明年作品完成后将送到地震灾区。

  

  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始创于2002年,由日本友人深见东州捐资设立。原由文化部主办,2006年起改由中国文联主办。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主要用于奖励中国在造型、表演艺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家和研究学者。其目的是为了褒奖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家级艺术家,推动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创作与研究。2002年至今,共有70余位中国杰出艺术家荣获该奖项。

 

王伯敏山水画作品

  

  王伯敏 男,汉族,1924年出生于浙江台州。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研究班深造,师从徐悲鸿、黄宾虹。现任中国美术学院终身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杭州画院名誉院长。为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杰出带头人。著述宏富,有《中国绘画通史》、《中国版画通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民间剪纸史》、《敦煌壁画山水研究》、《中国画构画》、《古肖形印臆释》等五十七种专著出版。其专著为中国基础美术史方面的奠基之作,部分专著填补了我国以至东方美术史研究的空白;有的被译为外文版本出版。


《渔舟唱晚》 王学仲

  

  王学仲 男,汉族,1925年出生于山东滕县。著名书画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徐悲鸿,并得到齐白石、吴镜汀、蒋兆和、黄宾虹等大师的亲传,被徐悲鸿誉为“诗书画三怪”。在文学、书法、绘画诸方面均有显著成就。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为中国文联荣委,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天津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客座教授,俄罗斯美术研究院荣誉院士。著有《王学仲文集》、《王学仲旧体诗文选》、《三只眼睛看世界》、《王学仲诗词选》、《夜泊画集》、《王学仲画集》、《王学仲书法集》等。曾获得天津市鲁迅文艺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春风细雨》 白雪石

  

  白雪石 男,汉族,1915年出生于北京。著名国画家。历任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教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现任齐白石艺术研究会顾问、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早年师从赵梦朱、梁树年,研习没骨花鸟和山水画。他的作品艺术风格独特,从生活出发,雅俗共赏,对我国国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30年来,应邀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以及北京饭店等单位绘制丈二巨幅国画百余幅。曾多次赴日本、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访问并举办个人画展。个人作品多次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美术机构及个人收藏。出版有《写意山水技法》、《荣宝斋画谱·白雪石绘山水部分》、《白雪石画选》、《中国现代名家画谱·白雪石》、《当代中国画大师选集·白雪石画集》、《白雪石现代山水画集》等专著。代表作品有《万壑松风》、《千峰竞秀》、《雨后》等。

 


河南博物馆——齐康设计作品

  

  齐康 男,汉族,1931年出生于江苏南京。著名建筑设计家。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并留校任教。长期从事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科研、设计和教学工作,是东南大学建筑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建筑设计与理论”的学术带头人。曾任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教授,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名誉系主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从五十年代起由他设计(参与和主持)的建筑工程设计及规划设计大小近百处,包括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碑;南京梅园新村周恩来纪念馆;沈阳“九一八”纪念馆扩建工程等。他曾荣获“梁思成建筑奖”、“建筑教育奖”,作品也多次获得国家优秀工程设计奖。著有论文《建筑创作的社会构成》、《建筑意识观》、《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形态》等百余篇。


《初踏黄金路》·油印套色木刻 李焕民

  

  李焕民 男,汉族,1930年出生于北京。著名版画家。1947年入北平国立艺专学习。1948年赴解放区。1951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就职于新华日报、四川省美协、四川省文联。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展览馆馆长。五十余年来,坚持在西藏、甘孜、阿坝等地区深入生活二十余次。主要作品有《藏族女孩》、《攻读》、《牧场》、《初踏黄金路》、《换了人间》、《驯马手》、《高原之母》等。多幅作品曾参评全国青年美展、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等奖项并获奖。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曾赴美国、日本、德国、换过举行个人画展及讲学。出版有《李焕民版画选》、《李焕民书画选》等。


《长寿》 陈复礼

  

  陈复礼 男,汉族,1916年生于广东潮安。19岁毕业于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先后旅居泰国、越南等地。在此期间开始学习摄影,作品陆续入选世界各地国际摄影沙龙。1951年组织越南摄影学会,任副会长。1955年定居香港,继续摄影艺术创作。1958年与影友创立香港中华摄影学会,任永远荣誉会长;1959年兼任香港摄影学会副会长;1960年在香港创立影艺出版公司,出版《摄影艺术》月刊,任主编及督印人。1964年改为《摄影画报》月刊。1961年考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并先后与1957——1961年连续被列入美国摄影学会年度统计世界各地国际沙龙入选成绩前10名;1964年获美国摄影学会高级会士。1980年当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继又任中国华侨摄影学会副会长、港澳摄影协会会长、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社长,现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作品题材广,风景、人物、静物等无不涉猎,尤其风景摄影的表现技法,独树一帜。先后获200多个国际摄影沙龙金奖、银奖和铜奖。代表作有《坚毅》、《流浪者》、《搏斗》、《欸乃一声山水绿》、《朝晖颂》、《千里共婵娟》等。主要著作有《中国画意和风景摄影》、《再论中国画与摄影》、《陈复礼摄影作品集》和《中国风景》。1959年起在香港、越南、泰国、印度及中国各地,举办过多次个人摄影作品展览.

 

 

《丝路情》 侯一民

  

  侯一民 男,蒙古族,1930年出生于河北高阳。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195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壁画系主任、第一副院长,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壁画艺委会主任,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擅长油画、壁画、中国画、陶艺、雕塑等。坚持艺术为人民的理念,五十年如一日。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致力于公众艺术,富于开拓精神,是新壁画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代表作有油画《青年地下工作者》、《跨过鸭绿江》、《刘少奇与安源矿工》、《六亿神州尽舜尧》(合作)等,壁画《百花齐放》、《丝路情》、《血肉长城》等,雕塑《寰宇传书》等,参与设计第三、四套人民币。有多篇文章发表于各美术刊物,出版文集《泡沫集》,画集《侯一民邓澍合集》。


栏目列表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