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位绘画大师,不是谁说了算。在一个时代中,他是“水到渠成”。本世纪的上半叶,我国绘画界尚处在竞走时代。
♦有人说:“中西艺术可以混合,可以接轨”。但必须明白,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创造。对西方绘画,可以交流、借鉴,却非“混合”,也不必“接轨”。
♦艺术与高科技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在世界上,这是两种相平衡的力量,不容任何人厚此薄彼。
♦画有法,成为道。法有尽,道无尽。
♦平日不读书,不看山,不听音乐,也不上十字街头,却说自己是画家,不如说,我是一个饱食终日爱躺懒椅喜欢做梦的人。
♦书画评论,往往出现与市场的出售价不成正比的情况。严格地说,书画的价值需要经过历史的检验。
♦无学养,不能使所画充实而有斤两;无技巧,不能使所画生动而又生趣。
♦科学家,或者是艺术家,其所成就,因素决不是一而是多数。但使只有一个因素促使其成功;这个成功是偶然的。
♦一部美术史,其所赞美的是美术家及其杰作和某些有意义的美术事件,但是归结到一点,其所赞美的是人的存在与创造价值。
♦一幅绘画,画中没有画人,但是人还是在画中。因为世界上没有真若无人的艺术品。
♦中国画自有中国画的味道。所对山水之作,以渴笔使其苍;以淡毫使其丽;以渍墨使其秀;以澎水使期淘。五者之成,画家需要有“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的精神。
♦凡经权贵者支持或宣扬的人和事以至艺术品,效果一时好,影响一时大,究竟如何,要经的起时间的考验。
♦事业的成功,或实验的成功,没有绝对的好,只有相对的可取。
♦画无韵味,如一个装腔作势的人在演讲;画无诗意,如一个木笃笃的人站在街头巷口;画无生趣,如一个吃多了安眠药一时醒不来的人。
♦中国画讲“笔墨”二字,概括性强,含意也深,在立意的前提下,笔墨担负着立形的重要任务。并附着中国画的灵魂。
♦沪上美专求学时,听陈士文教授评画,提出“高、厚、大、重”四字为准则,不无道理,当时陈教授要我们背姚鼎《复鲁潔非书》中一句话,至今细嚼,更觉有味。姚文曰:“其事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驶骥;其光也,如果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透,如君而朝万众,以鼓万勇士而战之”。一句话,艺术家若以宏伟壮观,还要自己有力量。力在气魄,里在如大海的心胸。在审美之时,非有三分慧悟不可。
♦贴近时代脉搏去表现现实生活,是绘画的一种职责。但所表现的,除了以形象直接显示时代精神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体现内在的时代意识以及与时代十分融洽的热情。
♦人生的道路曲折、崎岖却又蜿蜒、平坦只是其中的几段。
♦确定艺术学派,主要根据艺术家的审美观和在艺术表现上的特征。可以注意其师承的关系或所在地方的特点。但不能简单化地把某些画家的工作地点,通称为其地的画派。
♦入乎规矩,出乎规矩,正是辩证法。入乎规矩有必经之门,若不入乎规矩,就谈不上出乎规矩。至于水到渠成时,画家一定会获得出乎规矩而自由地驰骋于艺术世界中。